第122章 初临青州,将星云集

袁谭在沙盘前驻足良久,仔细查看着青徐一带的地形。他注意到,在徐州境内的一些要地上,已经插上了代表敌我态势的小旗。

巡视完毕,众人来到中军大帐议事。帐内布置简洁,正中悬挂着巨幅舆图,两侧排列着案几。

荀攸请袁谭坐在主位,袁谭却坚持坐在下首:谭在此是学生,岂敢僭越。请公达先生主座。

推让一番后,最终还是荀攸坐了主位,袁谭与郭图分坐左右,其余将领依次落座。

荀攸开门见山:既然公子与公则已到,攸便先将青州当前局势禀报一番。他起身走到舆图前,自年初平定青州以来,我军已基本掌控全境。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处要地:北海需要驻军防备徐州,乐安需要防范曹操从济南来的袭扰,东莱还要防备可能的海上来敌。目前我军能机动的兵力,不超过两万。

郭图插话道:公达所言极是。不过如今公子带来五千精兵,再加上蒋义渠等将军的部曲,应该可以缓解兵力不足的困境。

徐晃沉声道:兵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时机。据探马来报,曹操正在官渡与主公正面对峙,徐州守备相对空虚。若是能趁此时机进军,必能事半功倍。

太史慈接着道:公明将军说得不错。而且据我所知,徐州豪强臧霸与曹操部将蔡阳素来不睦,这或许是个可乘之机。

袁谭认真地听着众人的讨论,不时在竹简上记录。这时他抬头问道:诸位将军,若此时进军徐州,以我军现有兵力,该当如何用兵?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内行,帐内众将都不禁对这位年轻公子刮目相看。

荀攸走到沙盘前,手持竹杖指点江山:公子此问,正是关键。依攸之见,用兵之道,当分三步。

第一步,竹杖点在琅琊位置,以太史慈率轻骑出琅琊,佯攻东海,吸引徐州守军注意力。

第二步,竹杖移向下邳,待敌军被调动后,以徐晃率主力直取彭城。彭城乃徐州心腹之地,一旦有失,徐州震动。

第三步,竹杖在广陵一带画了个圈,此时臧霸等人必生异心,我军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说其来降。

袁谭听得入神,不禁追问:若臧霸不降,又当如何?

荀攸微微一笑:若其不降,则命蒋奇率部断其粮道,王修在后方造势,使其部众离心。不出月余,必生内乱。

郭图抚掌赞道:公达此计甚妙!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图愿担任说客,前往游说臧霸。

徐晃却皱眉道:此计虽妙,但分兵多处,若有一路失利,恐全局被动。

太史慈也道:公明将军所虑极是。况且我军新至,对徐州地形不熟,贸然分兵,风险不小。

就在众人争论之际,袁谭忽然起身走到沙盘前,仔细端详良久,方才开口:

公达先生之策,确实老成谋国。不过谭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荀攸含笑道:公子但说无妨。

袁谭指着沙盘上的地形:谭这一路行来,仔细观察过青徐交界的地势。此处多山多水,不利于大军展开。若是分兵三路,恐难以相互策应。

他停顿了一下,见众人都在认真倾听,便继续道:谭以为,不如集中兵力,直取琅琊。琅琊靠海,若能取得此地,既可获得海盐之利,又能与青州连成一片。待站稳脚跟后,再图南下。

徐晃眼睛一亮:公子此议,倒是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