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城头,“袁”字大纛在风中招展,标志着河北势力已深深楔入中原。然而,在这胜利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动。太守府内,袁绍刚刚听取了一份来自后方的紧急军报,原本因黎阳大捷而喜悦的脸上,此刻笼罩着一层寒霜。
“刘备……大耳贼!安敢如此!”袁绍将一份绢帛重重拍在案上,声音中压抑着怒火,“我念在旧情,容他在汝南栖身,他竟敢偷袭我延津粮队!真是忘恩负义之徒!”
谋士许攸立于下首,神色凝重:“主公,此事虽未造成太大损失,但影响极其恶劣。刘备此举,无疑是公然背叛,并向天下表明了他与我河北决裂的态度。这与我军宣扬的‘大势所趋’之象,颇为不利。”
袁绍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汝南方向,冷声道:“疥癣之疾,待我破了曹操,反手便可灭之。子远,黎阳捷报,照常发布!但要稍作调整,不仅要宣扬我军兵锋之盛,更要强调我河北根基稳固,人心所向,绝非一两个跳梁小丑的骚扰所能动摇。我要让天下人知道,背叛我袁本初,是何等不智!”
“攸明白。”许攸躬身领命,“必使捷报先声夺人,刘备叛变之事,则轻描淡写,示之以从容。”
一场围绕黎阳大捷与刘备叛变的信息博弈,就此展开。
襄阳州牧府内,刘表看着手中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文书——一份是袁绍光彩夺目的黎阳捷报,另一份则是关于刘备袭击袁绍粮道的密报。
蔡瑁首先开口:“姐夫,看来袁本初也非尽善尽美。刘备新附便叛,可见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或有人心不服之处。我荆州更应谨慎,不可轻易押注。”
蒯良点头附和:“德珪所言甚是。袁绍虽胜一阵,然内有刘备之患,外有曹操强敌,胜负犹未可知。我荆州当持重如前,坐观成败。”
原本倾向于结好袁绍的蒯越,此刻也转变了口风:“刘备虽弱,然其举动或可视为一种信号。袁绍势大,然其统御能力,或存疑隙。我荆州可依旧保持友善,但支援之事,绝不可行,且需进一步加强自身防务。”
刘表看着意见空前一致的麾下,心中天平再次向“中立”倾斜。“便依诸公之见。回复袁绍之信,言辞需更显斟酌,贺其黎阳之捷,但对其联合用兵之请,则婉言推拒。另,加派探马,密切关注汝南刘备动向及曹操之反应。”
建业将军府内,周瑜手持两份情报,眼中闪烁着敏锐的光芒。
“主公,诸位,黎阳大捷,证实了袁绍的强横;而刘备叛变,则暴露了其麾下的不稳定。”周瑜分析道,“这对江东,既是机遇,也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