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艾买尔神隐录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6735 字 21天前

1. 制度落地:双体社会的框架搭建与记忆重塑

米凡与都凡凝视着星图投影中闪烁的艾买尔星球,指尖同时悬停在控制台的 “方案激活” 按钮上 —— 金属按钮表面的温度与星舰内部的恒温系统保持一致,却因两人指尖的力度微微凹陷,这是他们第 17 次校准方案细节。芭芭拉米的全息影像就在旁边,她刚传来 “悬浮穹顶搭建完成” 的报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穹顶的分子聚合密度已达 99.7%,能抵御艾买尔星球的强磁风暴。”

赤道上空 300 公里处,由 “分子聚合技术” 临时搭建的悬浮穹顶散发着淡紫色光晕,光晕随星球自转缓慢流动,像一层柔软的保护膜。一场覆盖全星球的 “星际联合议会” 在此召开:60 亿左单体人通过手腕上植入的 “量子投影芯片”,将意识接入议会主系统 —— 芯片植入时仅需 0.5 秒,通过皮肤渗透直接与神经末梢连接,不会留下任何创口。主系统的界面是米凡团队专为左单体人设计的 “图形化交互模式”,没有复杂文字,只有代表 “同意” 的绿色对勾与 “反对” 的红色叉号,最终 “种群分配” 方案以 98.3% 的支持率通过。

358 位管理者是从 2000 名候选人中筛选而出,筛选过程全程由 AI “星核” 把控,杜绝人为干预。筛选标准不仅看体能与领导力,更核心的是 “基因稳定性系数”—— 米凡团队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这类管理者的神经波频率在 8-12Hz 之间,与左单体人群体的契合度高达 89%,能最大程度减少治理中的抵触情绪。每位管理者承接约 1676 万左单体人的治理权,分配方案的底层代码里,藏着根据左单体人神经协作效率计算出的 “最优管理半径”:超过这个数值,信息通过 “神经网络传递” 时会出现 0.3 秒的延迟,而这 0.3 秒足以导致农耕机械操作失误,甚至引发协作事故。米凡曾在模拟实验中见过:延迟 0.3 秒的双体组合,在搬运物资时因动作不同步,导致物资坠落砸伤同伴,这也是他坚持 “精准分配” 的原因。

议会同步通过《星际联合宪章》,宪章的电子版本被植入每个左单体人的 “神经记忆库”—— 这个位于大脑颞叶的虚拟存储区域,由脑机弹 A 提前开辟,只需意念唤醒就能在脑海中呈现全息文本。其中明确各国可组建 “治安协调队”,配备的非致命脉冲武器采用 “神经干扰技术”,武器外形像一根银色短棍,按下扳机后会释放低频脉冲波。功率严格限定在 “仅干扰动作神经、不损伤机体” 的安全阈值内 —— 米凡曾亲自测试:他让模拟左单体人神经的机器人承受脉冲攻击,机器人当场失去肢体控制能力,但意识模块仍能正常运作,10 分钟后脉冲效果消退,机器人恢复正常活动,神经检测报告显示 “无任何损伤痕迹”。

更关键的变革藏在生存根基里:纺织工业计划采用 “恒温纤维仿生技术”,布料的原材料取自艾买尔星球特有的 “温感苔藓”—— 这种苔藓生长在星球的温带地区,叶片能随温度变化收缩或舒展。经过基因编辑后,苔藓纤维的导热率可在 0.02-0.1W/(m?K) 之间自动调节,白天散热、夜晚保温,完美适配艾买尔星球昼夜 30℃的温差。设计图上左单体人的服饰线条暗藏巧思:袖口的弧度为 15°,恰好贴合双体组合抬手时的关节弯曲角度;腰部的松紧带采用 “弹性记忆材料”,能根据双体协作时的呼吸节奏自动调整松紧,避免协作时衣物卡顿。负责设计服饰的特研员林溪,曾为了调整袖口弧度,反复测试了 200 种不同角度,直到双体组合在模拟操作中 “完全感觉不到衣物束缚” 才定稿。

而婚姻制度的设定,并非单纯的规则约束。米凡团队曾在星舰的模拟舱里,进行过 10 万次双体协作实验:身高 1 米以下的左单体人,其大脑运动皮层与脊髓神经的连接强度较弱,双体组合的神经同步率不足 30%,强行配对会导致协作效率骤降,甚至引发肢体碰撞受伤。实验数据显示:同步率 30% 的双体组合,完成一次农耕作业需要 2 小时,而同步率 80% 的组合仅需 40 分钟。因此 “一米红线” 本质是基于生理数据的保护机制,而婚前 “同性配对训练” 则是为了让左单体人提前适应 “双人神经耦合”—— 训练时,他们会佩戴 “神经同步手环”,手环内侧的电极片能检测脑波频率,通过微弱电流引导两人的脑波逐渐趋同,当同步率达到 70% 以上时,手环会亮起绿色指示灯。待婚后与伴侣形成更稳定的双体协作模式,同步率甚至能突破 9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首个双体组合 —— 来自北部荒原的阿洛与卡姆,成功抬起单体人无法搬动的 50 公斤农耕机械时,机械外壳上的 “协作成功指示灯” 亮起绿色,灯光闪烁的频率与两人的脑波同步率一致。阿洛兴奋地拍了拍卡姆的肩膀,卡姆也露出了笑容,两人的眼神里满是 “突破自我” 的喜悦。这一刻,中宇宙的双体生存模式,才算真正在艾买尔星球扎下根。米凡在星舰上看着这一幕,悄悄将画面录下来,存入 “文明成长档案”,他知道,这是艾买尔文明新的开始。

脑机弹 A 的投放比预想中更精准:这枚直径仅 0.5 毫米的微型装置,通过星舰的 “大气渗透系统”—— 一个位于星舰底部的圆形发射口,能将微型装置转化为 “分子态”,随大气环流扩散 —— 以雨滴般的密度降落在艾买尔星球各处。它会先通过左单体人颅骨顶部的 “额骨薄弱区” 渗透,这个区域的颅骨厚度仅 1.2 毫米,是最容易进入大脑的通道。进入后,脑机弹 A 会释放纳米级神经擦除剂 —— 这种药剂由 “蛋白质分解酶” 与 “记忆标记抗体” 组成,能精准识别并分解与 “前文明记忆” 相关的神经突触蛋白,彻底清除其关于艾买尔星球前文明的记忆碎片:包括他们曾使用过的石制工具、族群间因资源争夺引发的冲突历史,甚至是对 “单体生存” 的本能认知。

随后,“创世记忆模块” 会植入新的神经印记:四肢健全的 “创世者”(米凡团队的形象投射)在混沌中塑造天地,将金色的种子撒向荒原、将银色的丝线织成衣物,记忆画面采用 “沉浸式呈现”,让左单体人仿佛亲身经历创世过程。而 “创世者与子民同在” 的认知,像刻在 DNA 里的指令,通过海马体与杏仁核的关联,转化为 “敬畏” 与 “依赖” 的情绪 —— 海马体负责记忆存储,杏仁核负责情绪生成,两者的联动让 “信仰” 不仅是认知,更是深层情感。每个左单体人醒来时,都会对着自己的双手露出敬畏的神情,甚至会轻轻抚摸指尖,感受皮肤下血管的跳动,仿佛第一次意识到 “四肢” 是神赐予的、能创造奇迹的礼物。有个叫老图的左单体人,醒来后反复活动手指,还尝试着捡起地上的石头,当石头被稳稳握在手中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嘴里不停念叨:“感谢创世者,给了我们这么珍贵的礼物。”

2. 神隐扶持:60 亿隐形守护者的静默登场

米凡指尖划过控制台,艾买尔星球的实时数据流正以蓝色光线在屏幕上流淌,数据节点的闪烁频率代表着左单体人的活动强度 —— 闪烁越快,说明活动越频繁。他没有启动 “跨宇宙跃迁引擎” 的打算,引擎舱里的 “反物质燃料” 已经加注完毕,燃料罐的压力显示为 120atm,处于最佳状态;右宇宙的坐标也已锁定,定位误差不超过 1 光年。但他需要更充分的 “改造验证”,他总觉得 “文明稳定” 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还要看左单体人是否真正 “接纳并掌握” 新的生存模式。

“左单体人的神经反应速度是 0.8 秒,比地球人慢 0.2 秒,协作时需要更长的磨合时间;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是地球人的 3 倍,皮肤下的‘温感神经末梢’密度是地球人的 2 倍,这也是恒温布料必须精准的原因。” 米凡对着身旁的都凡轻声说,手指点向屏幕上的神经反应曲线 —— 曲线呈现出平缓的波动,代表左单体人的神经活动相对稳定,但在协作节点处有明显的 “延迟峰值”。“这些特征都与我推演中‘右单体人’的模型高度重合,艾买尔是最好的实验场,如果我们连这里的文明都无法稳定,去右宇宙只会是更大的冒险。” 他要等的,不仅是左单体人能脱离外力扶持,自主完成 “播种 - 纺织 - 建造” 的全流程,更是他们的双体协作从 “被动接受指令” 变成 “无需思考的本能反应”—— 只有这样,带去右宇宙的 “改造经验” 才算真正经过现实检验,而非实验室里的理论模型。都凡点点头,他知道米凡的顾虑:右宇宙的环境可能更复杂,一旦经验失效,不仅无法帮助右单体人,甚至可能给他们带来灾难。

新社会的运转远比预想中艰难。米凡通过 “星轨监测仪” 的微观镜头 —— 这个能放大 100 倍的光学镜头,能清晰捕捉左单体人的细微动作 —— 看到刚建立的东部聚居地里,左单体人围着纺车手足无措:纺车是根据左单体人的手掌大小设计的,木质结构轻便耐用,但他们的手指习惯了单体操作,两根丝线在手中反复缠绕打结,有个叫莉娜的左单体人甚至急得掉眼泪,用拳头轻轻捶打纺车,嘴里嘟囔着:“为什么别人能做好,我却不行?” 她的眼眶泛红,鼻尖也微微抽动,看得米凡心里一阵发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耕区的情况同样不乐观:灌溉管道采用 “高分子塑料” 制成,耐腐蚀且轻便,但因无人懂得调节水压 —— 管道上的调节阀需要双体组合配合旋转,一个人负责固定阀门,一个人负责转动 —— 导致水流漫过田垄,冲走刚播下的种子。负责播种的三个左单体人蹲在田边,看着浑浊的泥水将种子卷走,眼神里满是无措,其中一个叫罗伊的左单体人,甚至伸手去抓水里的种子,却只抓到一把泥水。他们站起身,看着空荡荡的田地,肩膀微微下垂,显得格外失落。

甚至有一对新婚的双体组合 —— 泰达与艾拉,因不习惯 “同步抬手”,砌石屋墙体时闹了不少笑话:泰达刚把石头放在指定位置,艾拉的手就不小心碰掉,石头落在地上发出 “咚” 的声响;有时两人同时伸手去拿石头,手指撞在一起,疼得他们龇牙咧嘴。反复尝试了十几次,墙体还是歪歪扭扭,像一条弯曲的小路。他们站在陌生的石屋里,看着彼此沾满灰尘的双手和茫然的眼神,下意识地念叨起 “创世者”,声音很轻,却带着依赖,仿佛只有这个名字能带来一丝安全感。米凡将这些画面截图保存,标注上 “协作适应期痛点”,打算后续优化 “守望者计划” 的干预方式,他在笔记里写道:“干预不能太直接,要让他们在尝试中学会成长,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

“启动‘守望者计划’。” 都凡按下控制台上的绿色按钮,按钮按下的瞬间,控制台传来 “滴” 的一声提示音,代表计划正式启动。星舰底层的 3D 打印舱立即传来低沉的运转声 —— 这里搭载着 “分子重组打印机”,能将金属、塑料等原材料直接转化为微型机械体,打印精度可达 0.01 毫米。60 亿个搭载 “量子相位隐身涂层” 的微型作战队员,以每秒 10 万个的速度,通过 “空间传送通道”—— 一个连接星舰与艾买尔星球的量子通道,能实现 “瞬间传送”—— 降落到艾买尔星球,每个左单体人身旁都多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守护者。

这些作战队员高约 10 厘米,外形像银色的水滴,外壳采用 “超轻合金” 制成,重量仅 5 克,能轻松跟随左单体人移动。外壳上的 “量子相位隐身涂层”,能吸收所有可见光与电磁波,即使左单体人伸手触碰,也只会感觉到 “一丝微弱的凉意”,不会发现任何实体。作战队员的核心是 “AI 辅助芯片”,能根据左单体人的动作与情绪,判断其需求并提供帮助,且所有操作都遵循 “不暴露身份” 的原则。

在纺车旁,莉娜还在为丝线打结烦恼时,隐形的作战队员悄悄绕到她身后,伸出纳米级机械臂 —— 机械臂直径仅 0.1 毫米,比头发丝还细 —— 轻轻调整莉娜的手指角度,将她的食指与中指分开 2 厘米,引导她找到 “双线同步缠绕” 的节奏。同时,作战队员还在纺车的齿轮处悄悄注入 “低摩擦润滑剂”—— 这种润滑剂由植物提取物制成,无色无味,能让纺车转动更顺滑。莉娜突然发现,丝线不再打结,纺车转动时也没有了之前的 “卡顿感”,她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加快了手中的动作,嘴角慢慢扬起笑容。

在农田里,守护者潜入地下 —— 他们的 “反重力装置” 能让身体轻松穿透土壤 —— 找到灌溉阀的控制节点,用微型传感器检测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可达 ±1%。当发现土壤湿度超过 60% 时,守护者会轻轻转动控制节点,将水压从 0.8MPa 调整到 0.5MPa,让水流恰好浸润土壤,不浪费也不短缺。罗伊和伙伴们发现,水流不再漫过田垄,他们赶紧重新播种,看着种子被稳稳埋在土壤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夜晚,当左单体人对着生肉皱眉时,守护者会激活手中的 “低温火焰发生器”—— 这种火焰采用 “等离子技术”,温度仅 80℃,不会烧毁食物,也不会产生烟雾。将食物烤熟后,发生器会立即熄灭,只让热量停留在食材表面,不留下任何 “人为干预” 的痕迹。有个叫玛莎的左单体人,看着面前突然变熟的烤肉,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她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肉香在嘴里散开,她兴奋地对同伴说:“是创世者!创世者听到了我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