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战士们,有掰手指头的,有低头扒拉石子的,很快就有人喊出来:“五个!”
“对喽!”老师又拿起几个弹壳,“咱们缴获了鬼子十发三八大盖子弹,打仗用了七发,还剩几发?”
“三发!”这次回答更齐整。
课堂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识字课也变了样。
李墨涵亲自上阵,在用木炭涂黑的木板上画画。
画一个圆滚滚的土豆,旁边写上“土豆”两个大字,再配上顺口溜:“土豆土豆地里挖,填饱肚子力量大!”
画一把“燎原二式”步枪,旁边写上“步枪”,配的词是:“步枪在手跟我走,打得鬼子嗷嗷吼!”
简单粗暴,朗朗上口,战士们学得贼快,一个个嘴里念叨着,脸上乐开了花。
讲到“重量”这个概念时,大家又犯了难。
“斤”、“两”到底是多重?没概念啊。
林好干脆亲自出马,客串了一把“物理老师”。
他让人抬来一块刚炼出来的铁锭,旁边放着秤砣。
“都瞅仔细了!”林好撸起袖子,使劲抱起那铁锭,掂了掂,用他那半土不洋的黑北腔喊道,“这玩意儿,差不多十斤!老沉了!你们自个儿上来试试!”
战士们好奇地轮流上去搬,感受那实实在在的分量。
“哦!原来十斤这么重!”
“赶上俩大土豆了!”
“比俺家那小子沉多了!”
林好又让人拿来石头、木头,一一称重,让大家对“斤”、“两”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这种“实践出真知”的教学法,效果拔群。
夜校也不再是单纯的扫盲。
技工班的老张师傅,开始给有悟性的年轻人讲解齿轮、杠杆的原理,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操作那几台宝贝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