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二十年后仍是好汉

当日军侦察机俯冲扫射时,她扑在一个断腿的年轻士兵身上,子弹擦过她的发髻,打穿车辕。

车夫中弹身亡,陈明达默默接过缰绳,这个从未干过粗活的中年商人,手掌瞬间被磨出血泡。

在常州郊外的石灰窑旧址,一场注定被历史遗忘的阻击战正在上演。

川军第20军134师402团团长杨怀靖,战前是成都某中学的历史教师。

他戴着深度眼镜,军装下还穿着一件破旧的羊毛衫,那是妻子亲手织的。

他的战术充满了知识分子的奇思妙想,令士兵搜集全城鞭炮,置于铁桶内燃放模拟枪声。

将稻草人穿上军装置于显眼处,吸引日军火力。

甚至利用石灰窑的复杂地形,布设了“迷宫式”防御体系。

当日军第36联队先头部队闯入时,川军官兵从废弃砖窑的射击孔开火,瞬间撂倒数十人。

战斗最激烈时,杨怀靖站在窑顶,炮弹掀起的尘土落满他一身,他仍巍然不动。

副官欲拉他隐蔽,他推开道:“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诸君记得,二十年后仍是好汉!”

下午三时,日军调来平射炮轰开窑厂大门。

杨怀靖下令焚毁军旗,率残存的百余人发起反冲锋。

冲锋前,他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小心塞回内袋,那是留学时导师所赠,表盖上刻着“和平”二字。

当引爆炸药的巨响声传来,这块怀表的指针永远停在了3时25分。

与此同时,长江水道成为另一条生命线。

江阴要塞撤退的官兵挤在临时征用的民船上,炮兵团老兵赵守诚站在船头,望着江面上漂浮的战友遗体沉默不语。

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在江心爆发。三艘日军汽艇试图拦截船队,赵守诚操起船上唯一的马克沁机枪,对着见习炮兵喊道:“小子!看好了!打移动目标要算提前量!”

炽热的弹壳飞溅中,一艘汽艇起火沉没。

但当另外两艘日军艇上的机关炮开火时,木制民船瞬间千疮百孔。

在沉船前的最后时刻,赵守诚把救生衣套在年仅十六岁的见习炮兵身上,将他推入江中:“记住!活着回去告诉后人,咱们海军炮兵团没有孬种!”

他自己则抱着机枪继续射击,直至江水没过胸膛。

那个少年在冰冷的江水中漂浮两小时后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