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回顾1982,最重要的转折点

《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历史性转折!三大合资项目布局东北、华东、华北!》

——《光明日报》

《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规划引强援,中国汽车驶上快车道!》

——《新华日报》

百姓们奔走相告,工程师们摩拳擦掌,地方官员干劲十足!

所有人都清楚。

这不仅仅是三个汽车项目,更是改革开放政策强大生命力的明证,是中国工业体系拥抱世界、迈向现代化的铿锵步伐!

而这一切浪潮的源头,那个站在维港之巅的年轻人——邵维鼎。

他的名字,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史诗中,一个无可替代的传奇注脚。

他投下的那颗名为“奥迪”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着全球产业的版图!

而此刻的邵维鼎,正在维港,看着面前潮起潮落钓起了鱼。

“国内现在真是热闹了,皮耶希已经代表奥迪前往了燕京,在签字之后,他会带着代表团与一汽的李钢厂长,一同前往东北,然后双方赶往德国进行进一步的洽谈。”

计青筠汇报着最近的动向,而后沉默不发一言,看着面前这位引动了全球局势的中心人物。

“国内的那份年度总结性报道我看就很不错,也该让港岛的市民们看看咱们国家过去一年取得了哪些进展,省的一小部分人,总以为我邵维鼎在卖港求荣。省的他们老拿旧眼光看人。”

邵维鼎头都没抬,注意力都集中在海面上的浮漂之上。

“是,我会和方主编进行沟通,让《朝阳日报》进行转载。”

计青筠说完后,又问道:“邵董,那任书记那边怎么办?”

她刚想继续说下去,不远处便传来了任忠义的声音。

“邵先生......”

他快步走来,“我刚接到国内的消息,最高决策层面迅速批复了汽车合资公司的事情。”

“美国汽车公司(AMC)吉普系列产品,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合资公司‘北汽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计划引进切诺基吉普等经典车型,填补国内高端越野车市场空白,并带动特种车辆技术发展。”

小主,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接受了中汽的建议,在充分考察后,选定与尚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汽集团)进行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计划引进桑塔纳等主力车型,打造满足国民基础出行和公务用车需求的“国民车”。”

“你们鼎峰集团旗下的奥迪,如你所想的那般,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承接合资主体,成立了一汽奥迪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奥迪高级轿车的生产和技术转化,引领中国高端乘用车发展和零部件制造水平提升。”

“动作很快啊。”邵维鼎听完,微微颔首,语气平静无波,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他的记忆中,原本的历史轨迹里。

北汽与AMC的吉普合作,要到1983年5月才艰难签约,其中北汽占68.65%,AMC占31.35%,注册资金5103万美元。

上汽与大众的桑塔纳合资,更是拖到1984年10月才奠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轿车合资企业。

期间中汽公司主导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并在后续国产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推动作用。

至于广州标致则是在1985年3月成立,却因经营不善成为了反面教材,于九十年代而倒闭破产。

而如今,在他的“鲶鱼效应”催化下,三大项目几乎在1982年底就尘埃落定,效率之高远超原时空!

中汽公司的统筹协调能力,也因这紧迫的机遇而被激发出来,深度参与了每一个项目的前期谈判和布局。

历史的车轮,被他以奥迪为杠杆,硬生生撬动,驶上了一条更快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