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现在压力很大啊。”在一次中心内部会议上,一位新聘请的标准化专家忧心忡忡地说,“FMSI在国际上抢先一步,国内又有反对声音,我们这套标准想要顺利推行,难度不小。”
“怕什么!”二狗梗着脖子,“咱们是国家认定的中心,名正言顺!他们那是眼红!”
铁柱摆了摆手,制止了二狗的激动,沉声道:“名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标准本身的质量和说服力。我们不能靠行政命令强推标准,必须让标准本身经得起技术和市场的检验。”
他看向李哲和严教授:“我们的技术底气还在吗?”
“当然!”李哲毫不犹豫,“我们的AI平台经过这么多实际项目检验,稳定性和创新性都远超FMSI提案里那些纸上谈兵的东西!严教授的新材料数据更是实打实的!”
严教授也捋着胡须,自信地道:“我们的材料,性能、环保指标都摆在那里,不怕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铁柱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那我们就跟他们正面较量!李哲,你组织团队,针对FMSI的提案,逐条进行技术分析和反驳,形成我们自己的 counter-proposal(反提案),直接提交给ISO相关技术委员会!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跟他们打一场技术硬仗!”
“林雪,你负责国内,组织一系列公开的技术研讨会和标准答辩会,邀请那些质疑我们的协会和企业当面交流,用数据和技术说话,澄清误解,争取支持!我们要把制定过程做得公开、透明、专业!”
“另外,”铁柱补充道,“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那些被‘暗影’联盟挤压的中小企业,那些真正关心传统工艺未来的老匠人、学者,都是我们的同盟军。”
策略已定,匠人村标准制定团队再次如同上紧了发条,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却至关重要的“标准之战”中。
李哲带领团队熬夜奋战,撰写了一份长达数百页的技术分析报告,对FMSI提案中的漏洞和倾向性进行了犀利的批驳,并系统阐述了匠人村基于实践的技术路线和标准理念。这份报告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正式提交至ISO,引起了相关技术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原本倾向于FMSI提案的一些国际专家也开始重新审视。
在国内,林雪组织的研讨会虽然充满了争论,但匠人村团队准备充分,态度开放,用大量成功案例和详实数据,有效地回应了各种质疑,逐渐赢得了不少原本中立甚至反对者的理解和支持。许多中小企业代表明确表示,匠人村的标准方案更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更能帮助他们实现转型升级。
然而,“暗影”联盟绝不会坐视匠人村扭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