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一天,他们参观一个传统集市时,偶然发现一个小作坊里挂着几件仿制的铁柱牌服装。做工粗糙,但图案明显是抄袭他们的设计。
好啊!居然在这里碰到假货了!二狗气得脸涨得通红,撸起袖子就要往里冲,妈的!这他妈不是抄咱们的祥云腾龙吗?画虎不成反类犬!我非得让这老小子知道知道厉害!
铁柱一把死死拽住他胳膊,目光却越过愤怒的二狗,投向了作坊内。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工匠正佝偻着背,鼻梁上架着老花镜,全身心沉浸在一幅刺绣中。他的手指干枯如树皮,却异常稳定,捏着细小的绣花针,精准地上下穿梭,每一次穿刺都带着一种岁月的沉淀和专注的虔诚。
铁柱走了进去,拿起一件仿制品。针脚虽然模仿得生硬,配色也略显俗艳,但在某些转折处,却能看出一种野路子练就的、不拘一格的扎实功底。老人抬起头,眼神有些惶恐和歉意,但当铁柱拿出随身带来的正品丝绸刺绣时,老人的眼神瞬间变了。
他那双浑浊的眼睛猛地迸发出惊人的光彩,像是沙漠旅人见到了绿洲。他几乎是颤抖着伸出手,不敢用力,只用指尖最敏感的部位,极其轻柔地抚过光滑如镜的绸面和立体生动的绣纹,嘴里发出啧啧的惊叹,一遍遍重复着铁柱听不懂的阿拉伯语赞美词。
铁柱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被老人的手艺和对技艺的纯粹敬畏打动。通过翻译,铁柱了解到老人从事刺绣工作已经五十多年,但近年来机绣产品冲击市场,他的手工作坊生意越来越差。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铁柱脑海。他通过翻译对老人说:我想聘请您当技术顾问,您愿意吗?
老人惊呆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二狗急忙把铁柱拉到一边:老板,您疯啦?他可是仿冒咱们产品的!
但他的手艺很好,只是缺少机会。铁柱说,而且,咱们不是正要在这里设工作室吗?需要本地的人才。
就这样,曾经的仿冒者成了合作伙伴。这个决定在后来的发展中证明了其价值——老人对当地市场非常了解,帮他们避免了很多文化禁忌上的误区。
合作试点非常成功。融合中阿元素的新系列一推出就大受欢迎,特别是那些将中国水墨画风格与阿拉伯几何图案结合的设计,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出现。由于文化差异,双方在管理上产生了不少摩擦。
比如,中方员工习惯准时上下班,而当地员工更随意,经常迟到早退;中方注重效率,当地更注重过程;甚至在工作餐的口味上都难以统一——中方厨师做的饭菜太清淡,当地员工吃不惯。
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发生在一个周五。迪拜工作室的生产车间里,气氛如同室外高温一样燥热粘稠,一触即燃。
中方生产经理老王额头青筋暴起,指着生产线上一批即将完工的货品,对着几位当地员工大声吼道:订单!期限!客户明天就要!你们现在告诉我要去礼拜?天塌下来也得给我干完再说!他的汉语混杂着焦急的方言味,虽然对方听不懂,但那焦躁的语气和手势已说明一切。
当地员工们聚在一起,脸上写满了不被理解的愤怒和坚定的信仰。为首的是一位名叫哈桑的壮硕汉子,他上前一步,毫不畏惧地回瞪着老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激烈地反驳:星期五!是主麻日!这是真主的旨意,比任何工作、任何订单都重要!你这是在侮辱我们的信仰!
双方员工都围拢过来,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中方员工窃窃私语,抱怨着对方不专业、没契约精神;当地员工则情绪激动,挥舞着手臂,声音越来越大。机器还在运转,发出单调的轰鸣,却更反衬出人群对峙的紧张。
消息传到铁柱那里时,他正在国内开会。他立即决定飞往迪拜处理此事。
到了迪拜,他先去了清真寺,与当地的伊玛目沟通,了解宗教习俗的重要性。然后他推开车间门,一瞬间,所有嘈杂的声音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的目光——焦躁的、愤怒的、委屈的、观望的——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风尘仆仆的老板身上。
他召开员工大会,认真听取双方的诉求。最后,他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将周五定为弹性工作日,上午让大家去做礼拜,下午再来上班。同时聘请当地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中方人员只负责技术指导。
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风波过后,工作室的运营更加顺畅。
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随着业务扩大,竞争对手开始采取不正当手段。先是网络上出现大量负面言论,质疑他们的设计抄袭当地传统文化;然后是供应商突然提高原材料价格;最后甚至有几个核心员工被挖走。
铁柱意识到,这是有人故意在捣乱。调查后发现,幕后黑手竟然是一家欧洲奢侈品牌,他们担心中东市场被抢占,使出了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卑鄙了!二狗气得直拍桌子,咱们去告他们!
告?怎么告?铁柱冷静地说,这里是迪拜,不是中国。咱们得用这里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想起之前认识的一位当地王子,曾经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通过阿卜杜勒的安排,他获得了一个见面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