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来自不同时空、不同文明的英雄,相隔百米之遥,他们的目光却早已穿透了物理的距离,在漫天雨雪交织的空中相遇。
那目光中,没有寻常对决前的凛冽杀机,反而带着一种探究、欣赏,乃至一丝遇到同类者的了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出乎所有观测者意料的是,在气势积蓄到顶点之后,他们都没有选择立即出手,引爆战斗。
辛弃疾缓缓抬起手中名为“破阵”的长剑,动作优雅如执笔。
然而,他的剑尖却并非指向对面的强敌,而是带着一丝诗人特有的感怀,轻轻指向亭外那漫天飞舞的、属于江南的奇异雪花:
“好一场……江南雪。”
他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却蕴含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在吟诵一首即兴而成的绝句,
“此情此景,倒让辛某想起当年在山东、在中原以北,于戎马倥偬间见过的万里雪飘。只是那北地的雪,更添几分肃杀,不似眼前这般……旖旎。”
涅夫斯基闻言,那如同冰封湖面般坚毅的脸上,竟缓缓露出一丝带着暖意的笑容,他并未摆出防御或进攻的姿态,而是将那柄巨大的十字剑,郑重地插在身前的雪地之中,双手交叠按于剑柄之上:
“来自东方的诗人将军,我曾在一些古老的记载中,读过你留下的词作。”
他的声音低沉而浑厚,如同教堂的钟声。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寥寥数字,气魄雄浑,令人神往。那是一种……燃烧的灵魂才能写出的文字。”
这番完全超出常规战斗逻辑的对话,通过宇宙网络清晰地传遍了所有观测席,让无数期待着惊天动地大战的观众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更强烈的讨论欲。
【等等?这是什么展开?赛前互相吹捧环节?】
【说好的‘破阵剑’对决‘十字圣剑’呢?怎么先聊上诗词和读后感了?】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不过,好像有点意思?】
【文斗!绝对是文斗的前奏!高级!这才是高级的较量方式!】
辛弃疾听闻对方竟知晓自己的词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一种他乡遇知音的欣然。
他手腕微转,长剑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剑锋带起的劲风卷起一串晶莹的水珠与雪花,四散纷飞:
“亚历山大将军在楚德湖冰面上的壮举,辛某亦有所耳闻。
天时地利,以少胜多,大败不可一世的条顿骑士团,挽狂澜于既倒,护佑一方黎民。
此等战绩,此等担当,无论东西,皆令人由衷敬佩。”
涅夫斯基微微点头致意,神情庄重:“彼此彼此。‘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千里奔袭,擒杀叛徒,以壮举明心志,以胆魄震天下。
这样的勇武与胆识,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堪称传奇,足以名垂青史。”
两人相视一笑,那笑容中竟带着几分惺惺相惜的意味。
更让所有观众目瞪口呆的是,在这笑容之中,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预测都失效的动作——收剑入鞘。
“既然你我二人,此生所为,核心皆在于一个‘守’字,”辛弃疾将“破阵”长剑轻轻归入古朴的剑鞘,声音平和而通透,
“皆为守护家国、守护信念而执剑,那么今日,又何必非要刀兵相向,分出个你死我活?”
涅夫斯基也将那柄巨大的十字剑稳稳地收回背后的剑鞘,动作流畅而坚定,他认同地颔首:
“东方诗人,你说得很有道理。守护的方式,从来不止一种。武力,有时并非最优解,也并非唯一途径。”
在亿万道惊愕、不解、继而陷入沉思的目光注视下,这两位本该进行一场宿命对决的英雄,竟然如同相约踏青访友的故交,并肩走向不远处那座恰好位于江南烟雨与莫斯科雪原地理分界线上的八角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