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朝堂风云

月港的捷报(或者说战报)与弹劾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几乎同时抵达了紫禁城。朝会之上,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龙椅上的皇帝,面容隐藏在旒珠之后,看不出喜怒,但手指在扶手上无意识的敲击,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刚刚听完了兵部官员对巴达维亚之战的禀报,以及沈沧澜那份字字泣血、力陈荷兰人罪状的奏章。

“……据此,臣沈沧澜、戚继光以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背信弃义,袭杀商旅,囚禁子民,罪恶昭彰!我水师迫于无奈,为救同胞,方行自卫之举。巴达维亚一战,虽有所损,然扬我国威于海外,慑群丑于南洋,使彼辈知我大明不可轻侮!伏乞陛下圣裁,严惩凶顽,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通政司官员念完最后一句,大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短暂的沉默后,如同冷水滴入滚油,瞬间炸开了锅。

“狂妄!大胆!”内阁次辅赵文华第一个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尖利,“陛下!沈沧澜、戚继光,擅启边衅,无诏而战,炮击他国港口,此乃泼天大罪!其言虽辩,然空口无凭,岂可轻信?分明是借题发挥,意图扩大事端,以固其权!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锁拿沈、戚二人回京问罪,另派大臣接管东南海事,与荷兰人重修旧好,以免酿成不可收拾之大战!”

他话音未落,一群御史言官纷纷出班附和:

“赵阁老所言极是!沈沧澜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耗费国帑以逞私欲,当严惩不贷!”

“海外之事,虚无缥缈,岂可因小失大,与西夷轻启战端?当以安抚为主!”

“水师北上支援辽东方是正理,岂能浪费于万里波涛之外?”

一时间,朝堂之上,弹劾之声甚嚣尘上,仿佛沈沧澜和戚继光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英国公张溶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上前一步,洪钟般的声音压过了所有嘈杂:“荒谬!无耻!”

他环视那些弹劾的官员,目光如电:“尔等只知在朝堂之上空谈误国,可知我大明子民在海外受尽欺凌?商船被劫,船员被杀被囚,证据确凿!沈沧澜、戚继光为救同胞,为护商路,不得已而战,何罪之有?!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我大明百姓任人宰割,我天朝颜面扫地,尔等才甘心吗?!”

他转向御座,躬身道:“陛下!荷兰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与西班牙人勾结,意图瓜分南洋,断我财路,已非一日!沈沧澜所言‘以海饷辽’,乃老成谋国之策,东南海关税银,实已关乎北疆军国大计!若此时自断臂膀,惩处功臣,则海疆崩坏,饷源断绝,北虏之患何以应对?届时才是真正的不可收拾!”

“英国公!你这是危言耸听!”赵文华厉声反驳,“海关税银能有几何?岂能与北疆安危相提并论?沈沧澜夸大其词,不过是为其拥兵自重寻找借口!”

“夸大其词?”张溶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账册副本,“陛下,这是去岁及今年东南各市舶司关税实收及解送辽东之数目,请陛下御览!去岁一百八十余万两,今年预计超过二百三十万两!首批六十万两预缴饷银已解送辽东,李成梁部得以购置军械马匹,稳住阵脚!此乃实实在在的功劳!若无海事,这笔巨款从何而来?莫非赵阁老能凭空变出银子来填充国库,供养九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