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志愿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与113师合力反击。美军见势不妙,只能狼狈撤退。
小主,
何大清登上斧山高地,看着满地的弹壳和炸毁的坦克,又望向汉江对岸的汉城,心里清楚:这道“环形防御圈”,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斧山高地失守后,美军的环形防御出现了缺口。
志愿军趁机在汉江南岸站稳脚跟,38军、40军陆续渡过汉江,对汉城形成包围之势。
但美军仍在负隅顽抗,他们炸毁了汉江大桥的剩余桥段,在汉城城内构筑了新的防御工事,试图与志愿军打“巷战”。
何大清的113师驻扎在汉江南岸的村庄里,战士们一边休整,一边帮村民重建被炸毁的房屋。
村里的朝鲜老人给战士们送来热汤,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你们,帮我们打美国人!”何大清接过汤,心里暖暖的——这仗,不仅是为了祖国,也是为了朝鲜百姓的安宁。
夜里,何大清坐在煤油灯前,给吕清心写了一封短信:“汉江的冰化了,春天快到了。汉城很快就能解放,等战争结束,我就回家,陪你们看北平的春天。”
他把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摸出小李的牺牲通知书——上面写着“小李,河北人,18岁”,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解放汉城,让这些年轻的生命,没有白白牺牲。
此时的汉江两岸,硝烟仍未散尽,但志愿军已占据主动。美军的战略调整没能挡住进攻的步伐,汉城的解放,已近在眼前。
何大清站在汉江边,望着远处汉城的灯火,握紧了手中的步枪——最后的战斗,即将打响;胜利的曙光,已在江面的晨雾中,慢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