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正月,辽国也看不下去梁太后的所作所为了。这辽国一直和西夏关系密切,梁太后这么瞎折腾,对辽国也没好处。于是,辽国派遣使者前往西夏,用毒酒把梁太后给毒死了。这下,李乾顺终于摆脱了梁氏一族的控制,在辽国的支持下,开始亲理朝政。
李乾顺亲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深知,朝堂上那些贪污腐败、无能的官员,是国家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得清理掉。于是,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把那些靠关系上位、不办实事的官员统统撤职,选拔了一批有才能、正直的官员来充实朝堂。这一下,朝堂上的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了。
在经济方面,李乾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降低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种地。同时,他还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在他的努力下,西夏的经济逐渐恢复,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除了内政,李乾顺还特别注重文化建设。他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繁荣了,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于是,他大力倡导汉族文化,在蕃学之外,特地创建“国学”(即汉学),设置教授职位,招收三百名弟子,并设立养贤屋以提供给他们粮食。这一举措,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促进了西夏文化的发展。
不过,李乾顺的改革之路可并不顺利。他的这些改革措施,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他们纷纷跳出来反对。有的贵族说:“咱们西夏一直都是按老祖宗的规矩办事,你现在搞这些改革,这不是瞎折腾吗?”还有的贵族直接在朝堂上和李乾顺顶嘴,说他崇洋媚外,只知道学汉族的东西,忘了自己是党项人。面对这些反对声音,李乾顺并没有退缩,他耐心地给贵族们讲道理,告诉他们改革的重要性。他说:“咱们西夏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如果不改革,国家就会越来越弱,到时候连生存都成问题。我们学汉族的文化和制度,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不是忘了自己的根。”在李乾顺的坚持下,改革还是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外交方面,李乾顺也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谋略。当时的局势,那叫一个复杂。北宋虽然日渐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还是不容小觑。辽国呢,一直是西夏的靠山,但也对西夏有一定的控制欲。后来,金国崛起,更是搅乱了局势。
李乾顺深知,西夏夹在这些大国之间,必须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灭国。于是,他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一开始,他施行“依附辽朝与对宋和解”的方针,即“附辽和宋”。他接受辽国号令,还替辽国出兵攻打拔恩母(粘拔恩)部落,作为回报,辽朝也派遣使臣前往北宋进行调停,促使两国休兵止战。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辽国的关系,他还派人向辽国求婚。西夏贞观五年(公元1105年),辽天祚帝将宗室女南仙封为成安公主嫁给了李乾顺,辽夏关系由此更为密切。
与此同时,李乾顺也没有忘记和宋朝修好。在辽国的调解之下,他遣使臣向宋呈上誓表,夏国承认“两经母党之擅权,累为奸人之窃命”。宋哲宗随即颁诏许和,恢复“岁赐”。自此,西夏外部环境得以安定,李乾顺也能腾出手来专心发展国内经济和文化。
可是,好景不长。宋朝权臣蔡京、童贯集团对西夏用兵,以开边求攻为方针,又开始对西夏发动战争。从西夏雍宁二年(公元1115年)至西夏元德元年(公元1119年),宋军多次进击西夏。李乾顺也不是吃素的,他命令晋王察哥率领步骑万余人进行迎战。这晋王察哥也是一员猛将,在他的带领下,西夏军队将刘法所部全部歼灭,宋军伤亡数万人。西夏军队乘胜攻克宋朝统安城,进而围攻震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