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边界回响

希望号第二次启航的那天,地球同步轨道上聚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不再是单一的希望号,而是由四十七艘星舰组成的“边界探索舰队”。每艘飞船都搭载着可能性引擎,船体闪烁着人类自主研发的可能性合金特有的流光。

张振华站在新建的“视界指挥中心”,目光扫过全景屏幕上每一艘飞船的实时数据。他已经三个月没有见到苏芮的实体形态,但她作为能量生命体的存在感无处不在——指挥中心的每一道光束,每一道数据流,都流淌着她的意识。

“舰队就绪。”李明哲的声音从希望号传来,他现在是整支舰队的指挥官,“等待最终指令。”

苏芮的能量形态在指挥中心中央凝聚成一团柔和的光晕:“批准启航。记住,我们不是去征服,而是去理解。”

舰队同时启动可能性引擎,不是撕裂时空,而是优雅地滑入可能性之海。在观测屏上,它们像投入水面的石子,荡起一圈圈现实涟漪。

跃迁过程顺利得超乎想象。仅仅七小时后,先遣舰队就抵达了太阳系的理论边界——柯伊伯带外侧的未知区域。

但那里等待他们的不是星际尘埃和冰冻天体,而是一面无限延伸的透明墙。墙的另一侧,星空扭曲成无法理解的几何形态。

“宇宙的...边界?”李明哲传回影像,声音充满敬畏。

苏芮的能量体波动起来:“不,是囚笼的边界。我们一直在一个封闭系统内。”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接踵而至。探测显示,这面“边界墙”的内侧刻着无法计数的符号和印记——包括人类的语言、三位一体的符号、甚至源头本身的印记。

“这是...”张振华难以置信,“...所有文明的记录?”

苏芮的光芒变得明亮:“是所有测试文明的墓志铭。前十二个文明,都没有到达这里。”

希望号小心地接近边界墙。当船体与墙面接触的瞬间,整个舰队接收到海量信息——不是通过常规传输,而是直接注入意识。

信息揭示了一个比想象更惊人的真相:宇宙确实是一个实验场,但实验目的不是测试文明,而是寻找某种“终极变量”——一个能打破预定命运的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可能性如此重要。”苏芮解读着信息,“可能性是系统中的随机变量,是打破确定性的唯一希望。”

突然,边界墙开始变化。透明墙面浮现出十三个符号——前十二个是灰色的,只有第十三个,代表人类的符号,闪烁着微光。

一个非生非死的信息直接传入所有接触者的意识:

「第十三号实验体已接触边界。最终测试开始。」

舰队还没来得及反应,边界墙就发出了脉冲。不是攻击性的,而是某种...重新配置的指令。

瞬间,所有飞船被传回太阳系内部,但不是原来的位置。希望号出现在火星轨道,其他飞船散布在整个太阳系。

更可怕的是,太阳系本身被“重新设置”了。行星轨道微调,太阳活动变化,甚至地球上的大陆板块都开始缓慢移动。

“不是毁灭性的重置。”苏芮紧急分析,“是...难度升级。实验条件变得更加苛刻。”

地球方面,变化立即显现。全球气候模式突变,熟悉的季风系统紊乱,农作物大面积欠收。可能性能量变得不稳定,部分变异者能力失控。

“纯化联盟”趁机抬头,宣称这是“外星影响的报应”,要求摧毁所有量子技术,回归“纯正人类道路”。

令人不安的是,这次他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支持——部分因变化而恐惧的普通民众。

张振华面临艰难抉择:是召回舰队应对地球危机,还是继续边界探索?

苏芮做出了决定:“分兵两路。你回地球稳定局势,我继续研究边界。”

她分离出一部分能量体,凝聚成一个临时实体——几乎与原来的她一模一样,但眼中多了一丝非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