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新居

他热情地上前,竟直接拉住了何太叔的手腕,那份亲热劲儿丝毫不似作假。

“来来来,且让我为你细细分说。此乃我深海堡垒独有的‘瀚海灵屿图’,其上光影变幻之处,皆是可供选择的洞天福地!”

说着,他便引着何太叔,将目光投向悬浮于空中的那幅巨大图画。只见图上水波流转,星光点点,一座座笼罩在灵雾中的仙山灵峰、宫殿虚影沉浮不定。

只见木苏真人宽大的袖袍轻轻一拂,指尖灵光微绽,点向画卷中一处云雾缭绕的山峦。

小主,

“何道友请看此峰,”他声音温润,引人入胜,“此山名曰‘小壶山’。你看它山势圆融,腹地饱满,峰顶微微内收,恰似一枚天然形成的玉壶,故而得名。”

何太叔循着指引望去,果然见那地图光影勾勒出的山体,形神兼备,宛如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他微微颔首,却未置可否,目光中更多是审慎的衡量,而非对奇景的赞叹。

木苏真人观其神色,心下了然,随即指尖轻移,灵光流转间,画卷景象随之变幻,定格在另一座披着绚烂霞光的山峰上。

“道友若觉方才那座过于朴拙,不妨看看这座‘半霞峰’。”

他语调扬起,带着几分吟咏的意味,“此峰妙处,在于天时!每至黄昏,流火晚霞便如九天织锦,恰好漫过半边山峦,云蒸霞蔚,金光潋滟,实乃不可多得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若道友是位雅士,选此峰定不辜负。”

何太叔凝目看去,那山峰本身灵气似乎并无特别,所谓霞光,不过是外象点缀。他心中暗道:“霞光虽美,终是外物,于修行悟道有何实质助益?莫非这木苏真人以为我是那等贪恋风月的庸人?”

见他面色平静如水,眼中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泛起,木苏真人脸上的笑意微不可察地淡了一分,心知此峰不合对方心意。

他袖中手指微动,画卷再次流转,一座更为高峻、山腰缠绕着厚重云带的奇峰显现出来。

“那……这一座‘栖云岭’如何?”

木苏真人声音依旧热情,却少了几分之前的悠然,“此峰高耸,直插云海,因其地势独特,天地灵气所聚的云霭常年萦绕山间,居住于此,如居云端,平添几分仙气。”

何太叔闻言,只是略一颔首,连“尚可”都未曾出口。这“栖云岭”听起来虽比那华而不实的半霞峰好些,但“仙气”飘渺,终究不如实实在在的灵脉之源让他动心。

木苏真人见状,心下已是明了,这位何道友是个不见真佛不烧香的实在人。他不再卖弄风雅,指尖灵光变得凝实,迅速引向画卷中另一座苍翠欲滴、松林如海的山峰,语气也务实了许多:

“道友,请看这座‘听松峰’。”他直接点明关键,“此山并非以形、以色取胜,而是重在其实!满山所植,非是凡木,皆是能汇聚灵气的‘灵松’。山风过处,松涛阵阵,那声响非是俗音,能安神静心,于入定冥想大有裨益,故名‘听松’。”

随后,木苏真人又强打着精神,接连指点了几处仙家洞府。

“此乃‘停云岫’,山间时有祥云驻留,灵气沉凝,最宜温养丹元。”

“那边是‘竹响坡’,遍植凤尾灵竹,风过竹林,自成清音,有洗涤心尘之效。”

何太叔凝神细观,这两处洞府确有其独到之处,让他心神微动,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然而,他内心深处总觉仍差了一线——或是格局稍显逼仄,或是灵机不够纯粹。余下的那些,更是平平无奇,难入他眼。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画卷起始处的那座“小壶山”。其形圆融,其意内敛,不张扬,不浮华,恰似他这一生追求的道——于平凡中见真淳,于方寸内蕴乾坤。

比较之下,此峰最合他坚忍务实的心性。

心意既定,他扭头正欲开口,却恰好撞见木苏真人未来得及掩饰的目光——那老者正微微蹙眉,直勾勾地盯着他,眼神里交织着诧异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显然未曾料到这位新晋金丹竟如此挑剔难缠。

何太叔见状,不由微微一笑,心中那最后一点权衡也随之烟消云散。

“木苏道友,”他声音平稳,斩钉截铁,“在下思虑已毕,就选这‘小壶山’作为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