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荆南平定,卧龙出山

默许?程昱挑眉。

然也。司马懿继续道,可明确告知孙策,朝廷承认其对目前已实际占据之江陵、长沙及江夏部分区域的‘临时管辖权’,以安其心,换取其不再西进零陵、桂阳,亦不可北犯我境。同时,敕令其负责清剿‘盘踞水寨之匪类’苏飞。如此,可将孙策的兵锋导向苏飞残部,使其无暇他顾,为我军赢得整合内部、训练水师的宝贵时间。此乃驱虎吞狼,以空间换时间之策。

贾诩微微颔首:仲达之见,切中要害。将江陵、长沙这些已然难保的沿江重镇,作为换取战略缓冲的筹码,实为明智。我军当下重心,在于安内!必须尽快将襄阳、南阳、汝南等地彻底消化,整编兵马,厘清吏治。

袁绍听着谋士们的分析,目光锐利。他深知实力的对比与时间的宝贵。霍然起身,他手指敲在襄阳位置上:便依文和、仲达之策!暂与孙策划江而治!他占他的江陵、长沙,我要我的荆北腹地!传令:告知孙策,朝廷默许其目前控制区,但若其敢再西进南犯一步,或坐视苏飞壮大,便是悖逆!我军当下重心,在于廓清内部,稳固根基!

他随即下达一系列命令:命曹仁加强对襄阳周边的控制,并派员联络零陵、桂阳、武陵三郡,给予道义支持,助其稳固城防,牵制孙策部分兵力,但暂不派主力南下;加快对汝南、南阳等地豪强、降军的整编与安抚;从河北、中原调拨擅长水战的将领和士卒,至襄阳、樊城加紧筹建水军;同时,大军主力做好准备,不日拔营,南下襄阳,将政治军事中心南移,以示彻底掌控荆北的决心。

袁绍的战略重心转移至内政整合,效果显着。大军进驻襄阳,极大地震慑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在强大的军事存在和一系列安抚政策下,荆北迅速稳定下来。而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在得到袁绍方面的口头支持和少量物资援助后,抵抗孙策的决心也更趋坚定,虽无力反攻,但凭借地利暂时稳住了阵脚,使得孙策无法迅速席卷整个荆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日,袁绍在襄阳州牧府处理政务,心中却时常思及一人。他问侍立一旁的徐庶:元直,孤尝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凤雏庞统,孤已得其行踪,正在筹措征辟。那‘卧龙’诸葛亮,孔明先生,现今如何?可愿出山否?

徐庶拱手,神色间带着几分感慨与确信:回禀大王,庶与孔明乃挚友,深知其才。彼有经天纬地之志,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往或存观望,然今大王已定中原,纳荆州,显海涵之量, even 关、张等旧敌亦能容之。此等气度,必已打动孔明。前日与之暗谈,其言谈间对大王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筹建水师之策,颇多赞许。只是……

只是如何?袁绍追问。

只是孔明心高,若欲其真心归附,需大王以诚相待,委以重任,使其才学能得施展。徐庶坦诚道。

袁绍朗声一笑:若果有大才,孤必以国士待之!便请元直再为孤走一遭,务请孔明先生出山,共襄大业!

徐庶领命,再赴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