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决战汝南,枭雄南遁

子夜时分,汝南西门悄然开启。刘备、关羽率领仅存的不到两千骑兵(其中包含张飞拔出的部分亲兵),如同决堤的洪水,猛然冲出,向着西南方向狂奔而去。马蹄用布包裹,士卒衔枚,试图借着夜色掩护,冲破袁军的包围圈。

然而,袁绍对此早有防备!

“报!刘备自西门突围!”

一直在中军观望的袁绍冷笑一声:“困兽犹斗!传令张合、高览,按预定路线,左右夹击!其余各部,加紧攻城,剿灭残敌!”

几乎在刘备军冲出不久,两侧黑暗中骤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张合、高览伏兵尽出,箭矢如雨,长枪如林,瞬间将突围的队伍截成数段!

“保护主公!”关羽狂吼一声,青龙刀舞成一团青光,拼命护住刘备,奋力向前冲杀。身后不断传来士卒落马的惨叫声。这支疲惫之师,在养精蓄锐已久的袁军生力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与此同时,汝南东门、南门,战斗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袁军发现了西门动静,知刘备欲逃,攻势更加疯狂。颜良、文丑亲自督战,士卒蚁附攀城。

张飞已知刘备离去,心中再无牵挂,将满腔悲愤尽数化为杀戮之力。他立于东门城墙豁口处,丈八蛇矛如同索命的阎罗,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竟凭一己之力,暂时堵住了潮水般的敌军。他麾下的亲兵也个个悍不畏死,用身体组成最后一道防线,与袁军进行着残酷的肉搏。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决一死战!” 其怒吼声盖过了战场喧嚣,竟让凶悍如颜良部卒,也为之胆寒,攻势为之一窒。

小主,

然而,个人的勇武终究无法扭转全局。身边的亲兵一个接一个倒下,袁军却越来越多。张飞身披数创,血染征袍,兀自死战不退。直到确认已为刘备争取到足够时间,他才在剩余亲兵拼死护卫下,杀开一条血路,撞入茫茫夜色,不知所踪。

城破!

随着张飞这最后支柱的离去,汝南城最后的抵抗迅速瓦解。袁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而在另一边,刘备、关羽在乱军中左冲右突,身边兵马越打越少。正当危急关头,一支部队自侧翼杀出,打着荆州旗号,为首一人文士打扮,正是新野令伊籍!

“皇叔勿慌!伊籍在此!”

伊籍的接应,如同雪中送炭,稍稍稳住阵脚。刘备、关羽趁势与伊籍合兵一处,奋力冲破了张合、高览并不严密的封锁(其主要目标是攻城主力和围剿断后部队),狼狈不堪地向南遁去,身后只跟着不足百骑。

袁绍得知刘备最终突围,虽有些遗憾,但看着眼前火光冲天、已插上“袁”字大旗的汝南城,更多的是一统中原的豪情。他深知,刘备经此一败,已是丧家之犬,不足为虑。他更关心的,是另一条线上的收获。

就在汝南陷落的同时,颍川通往汝南的官道上,一骑快马正在星夜奔驰。正是徐庶!

他日夜兼程赶回颍川老家,却发现母亲安然无恙,只是受了些惊吓。原来袁绍军攻取颍川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还派医官为徐母诊治过小恙。徐母虽不知儿子在外具体所为,但见北军如此,反而劝徐庶莫要再助刘备与“朝廷”为敌。

徐庶至此方知中了贾诩奸计,又惊又怒,更忧心刘备安危。他愧对主公信任,将母亲稍作安顿后,不顾母亲劝阻,执意单骑返回汝南,欲与刘备同生共死,至少也要告知其中阴谋。

然而,他刚踏入颍川与汝南交界的一处山谷,两侧忽然火把通明,一队精锐骑兵拦住去路。为首将领白袍银甲,英挺不凡,正是赵云。

“徐元直先生,”赵云在马上抱拳,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赵子龙奉丞相之命,在此恭候多时。丞相惜先生之才,特命云来请先生往大营一叙。先生,请吧。”

徐庶勒住马匹,看着四周严阵以待的骑兵,又望向南方那片被战火映红的天空,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汝南恐怕已经陷落,而自己,也终究没能逃出袁绍的掌控。他长叹一声,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剑,任由袁军士卒上前。

“赵将军……”徐庶声音沙哑,“汝南……如何了?”

赵云沉默片刻,如实相告:“城已破,刘玄德……突围南走。”

徐庶闭上双眼,两行清泪无声滑落。枭雄南遁,智囊北擒,中原大局,至此尘埃落定。属于刘备的时代,在汝南的冲天火光中,黯然落幕。而袁绍的霸业,则踏着这片焦土,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