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夏,黄河。
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此刻却成了天下最残酷的战场分界线。北岸,袁绍的十万精锐,在完成了气势恢宏的誓师后,已如一张拉满的巨弓,箭簇直指南岸。南岸,曹操亲率的主力,依托地势,构筑了绵延的防线,营垒相连,旌旗密布,如同一条蛰伏的巨龙,沉默地面对着北方压来的滔天巨浪。
黎阳以南数十里的黄河段,河面相对宽阔,水流湍急,浊浪翻滚。这里,是袁绍选定的主力渡河区域。河面上,数十座临时搭建的浮桥如同一条条灰色的巨蟒,连接南北,更多的渡船、艨艟、走舸密集地停泊在北岸,如同等待扑食的群鲨。河北军士,盔明甲亮,列阵如云,肃杀之气令夏日的风都带上了寒意。
中军大帐内,气氛却不如誓师时那般狂热。袁绍一身戎装,正听着斥候的最后一次汇报。沮授立于一侧,眉头微蹙,显然在思虑着什么。
主公,沮授拱手道,我军主力渡河,声势浩大,曹操必集重兵于官渡正面。然,青州方向,自麴义将军失利后,徐晃、太史慈二将虽稳住了防线,但面对臧霸、陈登,仅能维持守势,难以有效牵制曹军侧翼。若曹操察觉我东线压力不足,或可从徐州方向抽调兵力,增援官渡。
袁绍目光扫过地图上的青州位置,沉吟不语。他自然记得麴义兵败的教训。
此时,荀攸缓步出列,从容道:主公,监军所虑极是。攸愿请命,前往青州临菑,辅佐徐、太史二位将军。
哦?公达有何妙策?袁绍挑眉。
荀攸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青徐交界:攸至青州,非为催促徐、太史二将盲目进攻。当依此前战略,以稳为主,示敌以弱,甚至可佯装后撤,诱使臧霸、陈登深入。待其战线拉长,再命太史慈率精骑断其粮道,徐晃步卒正面反击。同时,可广布疑兵,多设旌旗,制造我军即将大举南下的假象。如此,纵不能速胜,也必令曹操如鲠在喉,不敢轻易调动徐州之兵西援。此乃以静制动,以虚掩实之策。
袁绍闻言,抚掌大笑:善!有公达前往青州,吾无东顾之忧矣!他当即下令,即命荀攸为青州军事参军,持节,即刻奔赴临菑,总揽青州对曹军略!
荀攸领命而去,帐中众将皆感佩袁绍用人之明。这一安排,如同在棋局侧翼落下关键一子,虽不显山露水,却可能牵动整个战局。
辰时三刻,旭日高升,阳光洒在黄河浊浪上,映出万点金光。北岸,袁绍中军处升起三面赤旗——总攻开始!
咚!咚!咚!
战鼓震天动地,压过了黄河的咆哮。颜良、文丑各率五千先登死士,分乘数百艘快船,如离弦之箭直扑南岸。船头破开浊浪,水花四溅,将士们紧握兵刃,目光死死盯住对岸越来越清晰的曹军工事。
放箭!南岸曹军将领于禁一声令下,数千弓弩手同时放箭,箭矢如飞蝗般遮天蔽日而来!
举盾!颜良怒吼,率先举起一面巨盾。顿时船队上空响起密集的声,箭矢钉在盾牌、船板上,不绝于耳。不时有士卒中箭落水,鲜血瞬间染红河面,但船速丝毫不减。
距离南岸不足百步时,文丑猛地站起,张弓搭箭,连珠三发,对岸三名曹军弓手应声而倒!河北儿郎,随我杀!他弃弓持枪,第一个跃入齐腰深的河水中,向滩头冲去。
颜良见状,不甘示弱,舞动长刀,踏浪而行。两位猛将如同战神下凡,所过之处,曹军纷纷倒地。先登死士见主将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发出震天呐喊,疯狂扑向滩头。
滩头争夺战瞬间进入白热化。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河北军凭借一股锐气,硬是在曹军防线撕开数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