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寨的硝烟彻底散尽,张燕及其核心党羽的首级被盛入木匣,由精锐骑兵护送,驰往邺城报捷。滏口陉内,曾经喧嚣震天的战场,此刻只剩下风吹过山林的呜咽,以及无数亟待处理的战后疮痍。
平寇中郎将张合并未沉浸在军事胜利的喜悦中太久。他站在修缮一新的黑龙寨(已更名为“靖安堡”)望楼上,俯瞰着下方络绎不绝的人流——那是由山中各处不断汇集而来的黑山军降卒和被解救的民众。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混杂着恐惧、茫然,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微弱希冀。数量远超预期,初步统计已逾十万之众。
“将军,缴获的贼赃已清点完毕,钱帛有限,粮秣更是早已消耗殆尽。眼下这数万张嘴,每日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并州府库,经此一战,也已捉襟见肘。”负责后勤的参军面带忧色地汇报,“此外,降卒之中,虽大多为裹挟之民,然亦不乏积年悍匪,如何甄别安置,以防其再生事端,亦是难题。”
张合沉默着,目光扫过那些蜷缩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在春寒中瑟瑟发抖的百姓。他知道,军事上的犁庭扫穴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若处理不当,这些无粮无依的降卒流民,随时可能再次化作燎原的星火,或者大量饿死、疫病横行,那这场胜利将毫无意义,甚至反噬自身。
“主公委我以并州全权,非独为征战,更为安民。”张合转过身,声音沉稳而坚定,“传令下去,依邺城既定方略,结合并州实情,即刻推行‘安民抚众’之策!我要的,不是一个被打烂的并州,而是一个真正归心、能为大军提供助力的稳固后方!”
在张合的强力推动下,一套涵盖甄别、安置、生产、律法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安民政策,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在并州,尤其是在刚刚平定的太行山周边地区全面铺开。
1. 甄别分流,首恶必究
首先是对数量庞大的降卒和流民进行彻底甄别。由军中司马、州郡法曹以及田丰从邺城派来的干练文官共同组成“甄别司”,设立多个登记点。所有人员均需详细登记姓名、籍贯、被裹挟时间、在山中担任职务等。
政策明确:
普通民众:凡查实确为被掳掠、裹挟,无重大恶行者,立即编入“良民册”,发放简易身份木牍,准备迁往安置点。
胁从贼兵:虽曾从贼,但无滥杀、奸淫等重罪,且愿意悔过者,编入“待察册”,需服一定劳役(如修路、筑城)以赎其罪,期满后视表现转为良民。
长年悍匪头目:由降卒指认、内部检举,并经初步审讯确认,犯有重罪或负隅顽抗者,单独关押,从严审理。罪大恶极者,公开处决,以儆效尤;余者视情节判罚苦役或充军。
此举如同大浪淘沙,迅速将混迹在民众中的危险分子剥离出来,既保证了安置队伍的基本纯净,也以铁血手段昭示了法度,震慑了潜在的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