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双方各执一词时,军师中郎将荀攸平静地开口,他将一份最新的情报简报呈上:“主公,诸位。并州之事,需与南方局势合并观之。”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指向兖州、徐州一带。
“据探,曹操去岁许下屯田,今春粮草稍得补充,已秘密调动兵马,其意图明显,是欲在春耕后,再度对吕布发动攻势,力求一举定鼎兖州。而徐州陶谦,年老病重,恐不久于人世,其内部继承之争已现端倪。吕布若败,则曹操尽得兖、徐,其势大成;陶谦若亡,徐州无主,则必成曹、吕乃至我等争夺之焦点。”
荀攸的分析,如同在燃烧的争论上又浇了一瓢油。南方局势瞬息万变,一个巨大的战略窗口期正在打开,也可能迅速关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沮授此时沉声总结道:“换言之,我军南下,已刻不容缓。然黑山之患,亦不可不除。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解决张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袁绍。是战是和,是急是缓,需要他来做最终的决定。
袁绍站起身,缓缓踱步到舆图前。他的目光先是在太行山区域停留片刻,那连绵的山脉如同河北背上的一道疤痕。随后,他的目光南下,扫过黄河,掠过正在酝酿风暴的兖徐大地,最终定格在代表曹操势力的许都之上。
堂内鸦雀无声,只有他沉稳的脚步声。
他回想起历史上官渡之战的种种教训,其中内部不稳、粮道被扰亦是败因之一。这个时代的张燕,其威胁程度更胜历史上那个官渡之战时未敢妄动的张燕。一个稳定的、无后顾之忧的大后方,是进行一场倾国之战的前提。
同时,他也深知南方机会稍纵即逝。曹操与吕布,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正是河北介入的最佳时机。若等曹操吞并吕布,整合完毕,其实力将远超历史同期,成为更加可怕的对手。
时间,成了最关键的变量。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扫过每一位臣属的脸庞。
“诸君之议,皆为国谋,袁绍感佩。”他先肯定了众人的争论,随即语气陡然转厉,“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张燕,必须灭!南征,亦不可停!”
他斩钉截铁的话语,让众人精神一振。
“黑山贼患,非疥癣之疾,实乃心腹之患!岂有猛虎搏兔于外,而容豺狼鼾卧于榻侧之理?!”他走到田丰面前,点了点头,“元皓所言‘犁庭扫穴’,正合我意!此患不除,我军南下,将士如何心安?粮道如何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