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心中剧震!这可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科技发明家,改进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其才华若能为自己所用,对河北的农业、军事、手工业的推动,将是颠覆性的!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仔细询问了马钧关于图中结构的细节。马钧起初见袁绍是权势熏天的大将军,还以为只是走个过场,不料袁绍问的问题却句句切中要害,甚至能理解他一些超越时代的设想(得益于穿越者的知识背景),两人越聊越是投机。
袁绍当场拍板:“德衡大才,屈居于此,是绍之过也!不必再参与后续考核,即日起,入大将军府,为我麾下‘将作大匠’,总管四州所有匠作监,一应人力、物力,皆由你调配!我要你将这些图中的设想,统统变为现实!”
马钧愣住了,他漂泊半生,因其“不务正业”而备受冷眼,何曾受过如此重视?而且是以“将作大匠”之位,总管四州工匠!他望着袁绍诚挚而充满期待的眼神,一股知遇之感油然而生,深深一揖到底,声音竟有些哽咽:“马钧……必竭尽驽钝,以报明公!”
马钧的破格录用,如同一道惊雷,彻底震撼了所有人。它传递出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在大将军袁绍这里,才华,是唯一的通行证。无论你出身如何,相貌如何,从事何业,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得到重用!
此事迅速传遍邺城,乃至整个河北。招贤馆的名声达到了顶峰,不仅士人,连各地的能工巧匠、医者、术士,都纷纷前来投效。袁绍“唯才是举”的名声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深深地刻入了河北的人心。
招贤馆的首期选拔,历时月余,最终从数千名应试者中,遴选出各类人才四百余人。他们被妥善地安置到四州的郡县、军营、工坊,如同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河北集团的躯体。
袁绍在新晋人才的任命仪式上,对全体文武再次重申:“河北之未来,不在天命,而在人谋!不在门第,而在才干! 此‘招贤馆’将常设于邺城,每年一考,永不断绝!望诸君恪尽职守,望新晋者奋发有为,共铸我河北不世之基业!”
声震屋瓦,群情激昂。
看着堂下那些充满朝气与抱负的新面孔,再看看身边如沮授、田丰、荀攸等核心谋士赞许的目光,以及如张合、赵云等将领对新政的支持,袁绍知道,他的人才改革,已经成功地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他不仅收获了眼前的人才,更奠定了一种开放、务实、唯才是举的政治文化。
这股新风,将与他推行的度田、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工商等政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袁绍争霸天下最坚实的根基。河北的战争机器,不仅兵甲精良,粮草充足,如今更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
而南方的曹操,此刻或许还在为如何彻底击败吕布而殚精竭虑,他绝不会想到,他的老对手,已经在一个他看不见的维度上,构建起了足以碾压他的巨大优势。招贤馆的灯火,映照着河北的未来,也隐隐照亮了中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