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向袁绍,从容道:“攸以为,可用,但需慎用。当以‘尊’待之,表奏其高位,如豫州刺史之类虚衔,厚其禄,养其名,将其置于邺城,参赞军事,实则置于主公眼皮之下,便于掌控。其部众,可另行安置,或打散补充各营。至于关、张二将,厚赏可以,但不可使其独领一军,需置于颜良、文丑等将军麾下为副,或留于刘备身边作为护卫,以示主公恩遇,实则削其兵权。如此,既显主公宽宏,又可防患于未然。”
袁绍微微颔首。田丰之策虽绝,但过于酷烈,有损名声;郭图之议虽宽,却过于天真。荀攸之策,恩威并施,既利用了刘备的名望,又限制了他的发展,最为稳妥。
“便依公达之策。”袁绍拍板,“传令,准备仪仗,待刘备至时,我当亲出邺城相迎!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左将军,留于幕府参赞。”
数日后,刘备率领着千余部众,带着关羽、张飞,风尘仆仆地抵达邺城郊外。远远望去,只见邺城城墙巍峨,气象万千,非平原小县可比。更令他们心惊的是,城外旌旗招展,甲士林立,中军大纛之下,一人金甲红袍,仪仗煊赫,竟是袁绍亲自出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备连忙滚鞍下马,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语气极为谦卑:“败军之将,惶惶如丧家之犬,何德何能,敢劳大将军亲迎!备,感激涕零!”
他身后的关羽、张飞,亦随之行礼。关羽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张飞虽依礼而行,但环眼中却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桀骜。
袁绍大笑上前,亲手扶起刘备,执其手,态度亲热无比:“玄德何必过谦!汝乃汉室宗亲,天下名士,更有关、张这等熊虎之将相辅,今日来投,乃绍之幸也!今后你我便是一家人,共扶汉室,同创大业!”
他目光扫过关羽、张飞,赞道:“云长、翼德,真乃万人敌也!名不虚传!”随即下令,“设宴!为玄德接风洗尘!”
这场迎接,场面隆重,给足了刘备面子。然而,在袁绍热情的笑容与刘备谦卑的应对之下,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并非简单的投靠与接纳,而是一场关乎未来格局的微妙博弈的开始。
接风宴设在大将军府正堂,极尽奢华。袁绍麾下文武重臣,如田丰、沮授、荀谌、荀攸、颜良、文丑、张合等尽皆在列,可谓给足了刘备礼遇。
席间,袁绍高居主位,刘备被安排在左手首席,位在田丰、沮授之上,关羽、张飞位列其后。袁绍频频举杯,言语间对刘备推崇备至,仿佛真是遇到了知己。
“玄德于平原,广施仁政,百姓归心,此乃治国之才也!绍虽据河北,于民政一道,尚需向玄德请教啊!”袁绍笑道。
刘备连忙避席,躬身道:“大将军谬赞了!备才疏学浅,偶得虚名,岂敢与大将军经纬之才相提并论?今后唯愿在大将军麾下,效犬马之劳,以尽绵薄。”
两人言笑晏晏,看似一团和气。但席间众人的目光,却大多聚焦在沉默的关羽和张飞身上。
颜良、文丑等将,看着关羽、张飞,眼中既有对强者本能的审视,也有一丝不服气的战意。尤其是张飞,虽然大哥严令不得放肆,但他那粗豪的吃相和偶尔看向袁绍麾下将领时不经意流露出的睥睨之色,还是让颜良等人心中暗自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