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超前

好消息是,电池技术突破了,续航600公里,傲视全球。

如果按谢安说的,把车身加上光伏系统,续航700公里没问题。充电系统有直流交流转换功能,能接入普通插座,2小时充电到98%。

关于车身设计,谢安一看到实物,当场就把3台样车都否定了。

“我们要造一个全新的车,不是把宝马奔驰捏合在一起,要突破创新,比如顶棚不一定要流线型,原地掉头功能,车门像翅膀一样向上开......”

谢安几乎引用了特斯拉赛博皮卡的原型,比划着,给众人解说。

车还可以这么造?段乐平听得直挠头。

“纯电汽车是个新东西,人们接受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全部押宝小车市场,公交车、通勤车、观光车,我们也要搞,这个难度没那么大。”

谢安噼里啪啦讲了半个小时,水都没喝一口。

电动汽车市场受油价和政策的制约,用户习惯了传统汽车,改变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油价从05年的3.9软妹币一升,涨到08年的7软妹币一升,那才是电车的爆发增长期。

段乐说:“智能系统研究前途难料,不如暂时放弃智能系统,只改进车身材料和重新设计外观,在发展中改进。”

谢安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先把车子做出来,然后升级,不要想着一蹶而就。

廖百云,老倪,吴俊,还有很多厂长,都赞同段乐平的意见。

谢安的观念太超前了,要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年,10年,20年,没人等得起。

“那行,智能系统只搞已经掌握的技术,我希望明年车子能上市。”

谢安拉高了嗓门。到明年,就三年了,还造不出车,谢安不养废物。

关于造车成本,谢安一个字都没提。成本高是肯定的,除非产量上去,技术成熟,不然成本降不下来。只要不超过20万一辆,谢安就谢天谢地了。

不过,段乐平这帮人不是吃素的,一定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谢安相信自己的眼光。

“康主任,安排中饭,这么久不见,大家一吃个饭,边吃边聊。”

谢安想和廖百云、老倪聊聊,省得再找时间,于是让办公室主任康蓉准备中餐。康蓉回答,已经安排了。

廖百云想以盘古研究院的名义,把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他的技术和谢安的发现相结合,妥妥的世界级成果。

他想要的是名声,谢安知道这点:“老师几十年的心血,应该以个人名义发表,不要加我的名字。我刚从那边回来,人家会说我偷了他们的技术,老师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