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谢罪之死与智慧的代价
米凡的初中老师自杀那天,惶惑村遗址的槐树上落了三只乌鸦。它们站在光秃秃的枝桠上,喉咙里滚出的沙哑叫声,像生锈的铁片在摩擦。米凡站在葬礼队伍的最后排,蓝布褂子的袖口沾着未干的泥浆 —— 他凌晨去遗址丈量过地震裂缝的宽度,那些交错的纹路在他眼里是一组正在自我修正的方程式。
“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终究要死于谢罪。” 他对着老师的黑白遗像轻声说,声音被风吹散在送葬的唢呐声里。遗像上的老师笑得温和,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粉笔灰。米凡突然想起三天前的课堂,老师攥着他的手腕,指甲几乎嵌进他的皮肉:“牛顿的力学错了?那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因为时空在啃食物质。” 米凡当时反手在黑板上画了个螺旋,“就像蛇吞蛋,蛋的坠落不是因为蛇的引力,是蛇在收缩自己的肠道。”
老师的瞳孔骤然收缩,像被强光刺痛的猫。他后退半步,后背撞翻了讲台上的粉笔盒,白色的粉笔滚了一地,像撒了一地的星星。“你…… 你见过蛇吞蛋?”
“见过。” 米凡蹲下去捡粉笔,指尖触到一根断成两截的白色圆柱体,“去年在惶惑村的晒谷场,王老五家的猫抓了条菜花蛇,蛇肚子里有三颗鸡蛋。我看着它把蛋挤碎,蛋液顺着鳞片渗出来,像融化的月光。”
老师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哭腔。他从怀里掏出个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 “献给未完成的证明”。“十年前,我同学也说过时空在啃食物质。” 他的手指抚过字迹模糊的纸页,“他说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在‘消化’它,就像蛇消化蛋。我们都笑他疯了,直到他在实验室喝了硫酸。”
米凡翻开笔记本,里面画满了扭曲的几何图形,有些线条和他在塔吊驾驶室里推导的 n 等分球体公式惊人地相似。在最后一页,用红墨水写着一行字:“界对关系是钥匙,可我找不到锁孔。”
“界对不是钥匙。” 米凡合上笔记本,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击,“是锁孔本身。绝对是锁,相对是钥匙,界对是锁芯里的弹子 —— 没有弹子,钥匙和锁都是死的。”
老师的嘴唇哆嗦着,突然给米凡深深鞠了一躬。那鞠躬的弧度很标准,像量角器量过的 90 度。“我的祖宗,” 他的额头抵着讲台边缘,声音闷在臂弯里,“如果你脑袋里的东西是对的,我这辈子也算教过神。”
此刻在葬礼上,米凡摸着口袋里那本笔记本,纸页边缘的毛边蹭得他手心发痒。风卷起地上的纸钱,有一片粘在他的鞋跟上,像只苍白的蝴蝶。他突然蹲下去,用手指在泥地上画了个正六边形,每个角都指向不同的方位 —— 那是蜂巢的结构,也是老师笔记本里反复出现的图形。
“您说您犯了罪。” 米凡对着泥地上的图形喃喃自语,“可蜜蜂筑巢时从不算错角度,它们不知道什么是几何,却永远在证明几何的存在。错误的不是理论,是拿着理论当尺子的人。”
送葬的人群渐渐散去,姥姥拄着拐杖走过来,拐杖头在泥地上戳出一个个小坑。“凡儿,天凉了,回家吧。” 她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棉线,软得没有力气。
米凡站起身,看见远处安置楼的墙面上,有人用红漆写了 “惶惑村永生”。那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执拗的劲。“姥姥,” 他突然问,“人为什么会自杀?”
姥姥往他嘴里塞了颗薄荷糖,清凉的味道顺着喉咙往下钻。“就像地里的草,长到一定时候,自己就黄了。” 她扯了扯米凡的衣角,“别想了,你老师是好人,到了那边也会被菩萨善待。”
米凡没说话,只是把那颗快化完的薄荷糖吐在手心。糖块的形状像一滴凝固的眼泪,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他突然想起老师自杀前的最后一条短信,只有五个字:“锁孔找到了。”
二、科学院的异类与蜂巢密码
宇宙科学院的梧桐树叶落进米凡的蓝布西装口袋时,他正在推导质色因微子的自转轨迹。那些金黄的叶片在他看来是二维化的能量场,叶脉的走向暗合着某种尚未命名的物理常数。
“新生报到处在那边。” 一个穿白大褂的学姐拍他的肩膀,手指上沾着碘伏的味道。米凡转过头,看见她胸前的铭牌写着 “生物系 舒美丽”。
“我知道。” 米凡的目光越过她的肩膀,落在远处一栋球形建筑上,“那是反物质储存库?”
舒美丽的瞳孔猛地张大,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你怎么知道?” 那栋建筑在地图上标注的是 “低温实验室”。
“它在呼吸。” 米凡指着建筑表面的金属波纹,“每七分钟收缩一毫米,是在排出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就像人呼气时排出二氧化碳。”
舒美丽突然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她伸手拂去米凡肩头的落叶:“新生里只有你敢盯着院长的宝贝疙瘩看。跟我来吧,我带你去报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走过铺满银杏叶的小路,脚下发出沙沙的轻响。舒美丽说她研究蜜蜂的社会结构,米凡突然停下脚步:“你知道蜜蜂为什么跳 8 字舞吗?”
“为了传递食物位置信息。” 舒美丽踢了踢路边的小石子,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
“不对。” 米凡蹲下去,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个 8 字,“是在演示时空的拓扑结构。食物的距离是实轴,方向是虚轴,8 字的交叉点是虫洞的入口。”
舒美丽的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你比传说中更有意思。” 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只挣扎的蜜蜂,“昨天捕获的工蜂,它的蜂房坐标计算误差不超过 0.3 毫米。”
米凡接过玻璃瓶,蜜蜂在里面撞出细微的声响。“它在哭。” 他突然说,“它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舒美丽的笑容僵在脸上。她看着米凡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男生的眼睛里藏着另一个世界。
报到手续办完后,米凡被分到 307 宿舍。室友黄社正趴在床上啃猪蹄,油汁滴在《高等数学》的封面上。“你就是那个满分状元?” 黄社翻了个身,肚子上的肥肉抖了抖,“听说你能听懂蚂蚁说话?”
米凡没理他,径直走到窗边。窗外的操场上,一群学生在踢足球,足球在空中划出的弧线让他想起了电子跃迁的轨迹。
“装什么清高。” 黄社把啃剩的骨头扔到垃圾桶里,“能预测地震了不起?我家的狗还能预测下雨呢。”
米凡转过头,目光落在黄社油腻的手指上:“你胆固醇偏高,左心室有轻微肥大。”
黄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确在上周的体检中查出心脏问题,还没告诉任何人。“你…… 你怎么知道?”
“你的耳垂有褶皱。” 米凡指着他的耳朵,“冠状动脉硬化的典型特征。就像老化的水管,内壁结了垢,水流自然会变慢。”
宿舍的空气突然凝固了。黄社攥紧拳头,指节泛白:“有种别玩这些旁门左道。敢不敢跟我打赌?”
“赌什么?” 米凡的视线又回到窗外,足球正好进门,守门员懊恼地踢着草皮。
“就赌动物的智商比人高。” 黄社拍着胸脯,“你要是能证明,我就在操场上爬一圈学猪叫。你要是输了,就给我洗一个月袜子。”
米凡突然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成交。” 他说,“但要加个条件 —— 用古希腊三大几何难题当裁判。”
黄社愣了一下,随即嗤笑一声:“立方倍积、化圆为方、三等分角?就凭你?”
“不是凭我。” 米凡走到黄社面前,眼神像手术刀一样锋利,“是凭蜜蜂和蜘蛛。”
三、课堂辩论与几何的真相
三天后的公开课上,阶梯教室挤满了人。黄社坐在第一排,胸前挂着个摄像机,镜头对准讲台。米凡站在讲台上,手里捏着根粉笔,黑板上画着两个图形:蜘蛛网和蜂巢。
“首先,我们来讨论什么是尺子。” 米凡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字典上说,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但在几何学中,尺子是‘没有刻度的直线生成器’。”
台下响起窃窃私语。黄社举起手:“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生成’。” 米凡在黑板上画了条直线,“没有刻度的尺子能创造直线,有刻度的只能测量已有的直线。就像蜜蜂筑巢,它不需要计算角度,却能生成完美的六边形。”
舒美丽坐在第二排,手里转着笔。她看着米凡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昨天在实验室看到的场景:米凡对着显微镜里的蜂巢切片发呆,突然说 “这个角度是 109 度 28 分 16 秒”,后来测量的结果分毫不差。
“古希腊三大难题的本质,” 米凡继续说,“是不借助工具能否生成特定的几何图形。立方倍积要求生成体积是原立方体两倍的立方体,化圆为方要求生成与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三等分角要求将任意角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人类用了两千多年证明这些问题无解,因为我们被‘工具’束缚了思维。但蜜蜂和蜘蛛做到了。”
黄社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音。“胡说八道!” 他指着黑板上的蜂巢图,“六边形是自然界最稳定的结构,跟几何难题没关系!”
“有关系。” 米凡拿起粉笔,在六边形旁边画了个立方体,“蜂巢的底部菱形钝角是 109 度 28 分,锐角是 70 度 32 分,这两个角度的正弦值之比正好是√2。而立方倍积问题的核心,就是求√2 的立方根。”
台下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舒美丽迅速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蜂巢角度的精确测量值,和米凡说的分毫不差。
“还有蜘蛛网。” 米凡擦掉黑板上的图形,重新画了个圆,里面布满放射状的丝线,“蜘蛛结网时,相邻半径的夹角始终相等,这是在三等分任意角。更精妙的是,网的螺旋线间距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这是化圆为方的动态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社的额头渗出冷汗。他掏出手机百度 “蜂巢角度”,屏幕上显示的数值让他的手指开始颤抖。“这…… 这只是巧合!”
“不是巧合。” 米凡的声音突然提高,粉笔在黑板上敲出笃笃的声响,“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万物在无意识中遵循着几何的真理,而人类却用工具和公式把自己困住了。就像黄社同学,他能用计算器算出√2,但蜜蜂不需要计算器就能造出符合√2 比例的蜂巢。”
阶梯教室后排传来掌声,是院长王平米。他拄着拐杖站起来,花白的眉毛微微扬起:“米凡同学,你说的‘界对关系’,和这些几何现象有什么关联?”
米凡转过身,对着院长深深鞠了一躬。“院长,界对是几何的灵魂。” 他在黑板上画了个螺旋,“绝对是圆心,相对是半径,界对是圆周上的点 —— 没有点,半径和圆心都失去了意义。蜜蜂和蜘蛛活在界对里,而人类总想抓住绝对或相对。”
王院长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说得好。那你认为,人类能超越这种局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