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两份情报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2646 字 2024-09-22

六七月的占城,是炎热的,也是繁忙的。

苏利耶在宋朝的支持下,举行了隆重的继位大典,宣告正式统治占城。

他的官僚班子,表面看来还是以原来那些权贵为主。

但这些人空有名位,实权却被旅居占城的汉裔,及宋人顾问所把持。

他的军队,除了潘沙原属再补充旧军整编一万人外,还正在从贱民中招募一支三万人的新军。

这支新军由宋军派人训练,并掌握指挥权。

潘沙军整编完成后,往占城各地派出,对地方进行梳理。

打击不臣,配合新任命官员清查人口田土等,搜缴‘不法教产’等。

此时的婆罗门教大主祭由喀尼颂接任,暗中执行‘灭教计划’。

佛誓城及几个‘大城’,大肆新建汉学,佛寺。

也开始涌入大量宋商,开设商铺工坊。

后续也会有宋朝士绅前来‘租种耕地’。

宋朝租借的三个港口,也要陆续开始建设。

目前还只有改名为归仁港的佛誓港,能一边建设一边投入使用。

人力用的就是战俘军隶,以及占城官府提供的贱民劳力。

东南水师载着陆战一旅,在南海大范围清剿海寇,顺带也到南洋各个小国逛逛,并尝试在麻六甲海峡建立基地。

原本,许多海寇就被召到了占城,没死在内战中的,基本被宋军俘虏了,所以清海行动比较顺利。

大量远航的商船也陆续回航,基本会在归仁港停靠,卸下一些物资,又补充一些占城商品。

卸下的主要有从天竺购买的马匹,里面有些运售到天竺大食马。

一部分直接补充给骑一旅,一部分是种马,暂停休养一段时日,然后视状态逐段运回本土。

其实,沿途死了不少马匹,也在一些港口留置了状态不好的。

反正沿途都要建立马匹休整点,就是一点一点做起来。

占城的商品,也未必是占城产的,本来就是海路要冲,持续积攒了不少外国货物,主要还有海寇的贼赃。

实在没什么装,就用占城稻压仓,正好前不久刚丰收。

也不用运回本土,而是运到琼州囤积以作军粮。

整体而言,这批海商收获颇丰,回到泉州后,肯定能赚个盆满钵满的。

而赵孟启本人,率领一支不算‘小型’船队,依次访问了真腊及暹罗两国。

暹罗就是后世泰国的前身,此时是素可素王朝,刚兴起不到二十年,与正在衰弱的真腊征战不休。

赵孟启为两国做了调停,短期内还是管用的。

毕竟亲眼目睹宋军军威,加上宋朝原本的影响力,两国也是懂乖巧的。

这一趟,除了宣威之外,也号召两国派兵加入联军,数量多少不拘,要的就是个参与感。

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真腊国商议水真腊地区的共同开发,以及港口租借。

也就是后世的湄公河三角洲,该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网密布,适合农业生产。

不过此时几乎没怎么开发,有少量水稻种植,大部分还被森林覆盖着。

只要开垦成农田,将可成为亚洲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

赵孟启所谓的共同开发,只是等开出熟田后,向真腊缴纳一定税赋而已。

开发的过程注定漫长,所缴纳的税赋,也能用高价商品挣回来。

何况,到时候是不是真腊的国土都难说了。

真腊本来就对宋朝恭谨,而且眼下国势渐衰弱,急需宋朝支持。

那些土地在他们手上,也没太大价值,所以没怎么折腾就签订了双方合作协议。

赵孟启送了一批老旧军械给真腊,他们感动得差点喊爸爸。

另一边,又派遣使者,以商队形势,通过安南南部,进入勐泐。

勐泐的王都是在沧江江畔的景陇,所以也被称为景陇,或者景陇金殿国。

该国估计约有八百万人口,近万头被驯养的大象,也算是地区强国了。

主要是,它北临大理,能直接威胁大理到安南的路径。

做完一系列布置后,已经到了八月底,占城的局势也平顺下来。

因此,赵孟启开始从占城撤军。

只留了两个团,其余都撤到了琼州岛,继续练兵。

九月时,赵孟启收到了军情司送来的两个情报。

一个是从北地,经临安,辗转传递才到,关于蒙古上层权力斗争的。

蒙古人有两个难以动摇的传统旧制,‘忽里勒台’和‘幼子守灶’。

忽里勒台,也可以称忽里台,是蒙古语聚会、会议的意思。

最初,是蒙古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

大蒙古国建立后,就演变成决定军国大事的诸王大会,或者说是大朝会。